用户8628454749345
![]()
让魏延守汉中,全军为啥吓一跳?真实魏延根本不是反骨仔!
提到魏延,首先想到的是“脑后有反骨”?可翻完正史才发现,这锅他背了近千年!
先说说刘备提拔魏延,当时场面那叫一个震撼。刘备刚拿下汉中,要选个大将来守这战略要地,汉中可是蜀汉的北大门,曹操随时可能打过来,比荆州还重要。可能都觉得,这位置肯定是张飞的,毕竟张飞,跟着刘备打了半辈子仗,战功赫赫。连张飞自己都觉得“稳了”,结果刘备一开口,任命的是魏延,直接封他为镇远将军、汉中太守。
《三国志·魏延传》里明明白白写着:“先主为汉中王,迁治成都,当得重将以镇汉川,众论以为必在张飞,飞亦以心自许。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,领汉中太守,一军尽惊。”你看,“一军尽惊”这四个字,把当时全军的意外写得淋漓尽致,不是魏延不行,是张飞的呼声太高了,谁都没料到刘备会跳过张飞,选一个“非嫡系”的魏延。
刘备为啥这么信任魏延?咱得看魏延的履历。魏延是从底层拼上来的,最早是刘备的“私兵”,也就是贴身护卫,后来跟着刘备入蜀,打刘璋的时候立了大功。《魏延传》里说他“以部曲随先主入蜀,数有战功,迁牙门将军”。牙门将军这职位可不一般,得是主公信任、又能打仗的人才行,当年赵云也当过这个官。可见魏延不仅能打,还深得刘备的信任,只是名气没张飞、关羽大而已。
再说说魏延守汉中的表现。他上任前,刘备问他:“今委卿以重任,卿居之欲云何?”魏延直接放话:“若曹操举天下而来,请为大王拒之;偏将十万之众至,请为大王吞之。”这话听着霸气,可他真做到了!在他守汉中的几年里,曹操没敢来犯,汉中固若金汤。后来诸葛亮北伐,魏延也一直是主力,跟着诸葛亮打了不少硬仗,还曾“大破郭淮等”,被封为征西大将军,这可是蜀汉最高级别的军职之一。
至于《三国演义》里说的“反骨”,正史里压根没提!魏延最后被杀,不是因为谋反,而是因为跟杨仪的矛盾。诸葛亮去世后,魏延和杨仪争权,魏延脾气急,想继续北伐,杨仪想撤军,两人闹得不可开交。《魏延传》里说:“延、仪各相表叛逆,一日之中,羽檄交至。后主以问侍中董允、留府长史蒋琬,琬、允咸保仪疑延。”结果朝廷相信了杨仪,魏延兵败被杀,还被安了个“谋反”的罪名。说白了,这就是一场权力斗争,不是魏延真的想反。
还有那个“子午谷奇谋”,很多人觉得魏延异想天开,可现代军事专家分析,这计谋成功的几率也不小。魏延的计划是“欲请兵万人,与亮异道会于潼关,如韩信故事”,也就是带一万精兵走子午谷,快速拿下长安,诸葛亮则带主力走祁山,两军会师。这计谋的关键是出其不意,当时长安的守将夏侯楙是个草包,根本没什么军事才能。可惜诸葛亮觉得太冒险,没同意。要是真按魏延的计划来,蜀汉北伐或许也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。
现在再回头看,魏延真是被《三国演义》黑得太惨了。他不是什么反骨仔,而是蜀汉的一代名将,有勇有谋,还对刘备忠心耿耿。刘备提拔他守汉中,也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看中了他的能力和忠诚。
可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,演义里的“反贼”,在正史里却是忠臣良将。要是你是当年蜀汉的士兵,听到刘备提拔魏延守汉中,你会觉得惊讶吗?